易倍新闻
据华熙生物最新公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为1.46亿元至1.75亿元,同比减少4.18亿元至4.47亿元,降幅约70.47%至75.36%,预计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3.81亿元至4.1亿元,降幅约77.78%至83.69%。
这样的盈利表现再次跌破了华熙生物上市以来的最低点。回顾过去,华熙生物在上市前的年净利润在2亿到4亿元之间,上市后更是一度接近10亿元。然而,在经历了2023年利润同比缩水38%后,2024年华熙生物又再大幅下挫。
从结果来看,导致华熙生物2024年利润失收的主要原因,是华熙生物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功能性护肤品板块“熄火”了。
按照时间顺序,华熙生物布局有“原料产品、医疗终端产品、功能性护肤品、功能性食品”四类主要业务。
华熙生物在最新公告中表示,2024年,原料产品保持稳健增长,医疗终端业务保持高速增长,功能性护肤品业务受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周期波动和战略调整等多种因素影响,调整仍在持续。
尽管功能性食品的业务收入情况则并没有在其中体现,但按照2023年的业绩和2024年市场表现估算,该板块业务即使有增长也相当有限。
功能性护肤品业务自2020年起,就全面超越原料业务成为华熙生物最大的收入支柱,但该板块连年下跌的毛利率也同样表示,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华熙生物内部对于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急剧扩张的不适应。
对于2024年功能性护肤品业务的表现,华熙生物用了“调整”一词来委婉地表达了业绩收缩的情形,若按照毛利率来估算,,甚至有可能跌到接近30亿元的规模。而对于2025年,华熙生物表示调整仍在持续,从流程到组织运营、人才培养、产品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夯实业务基础,功能性护肤品业务有望“触底”。
2019年,作为全球市占率第一、市值超400亿元的玻尿酸龙头企业,华熙生物以47.79元的发行价登陆上交所科创板。2021年下旬,其股价一度攀升至309.45元/股,对应市值接近1500亿元。
然而,截至1月27日收盘,华熙生物股价已跌至48.35元/股,市值约为233亿元。从资本市场表现来看,华熙生物恐怕难以重新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三个月前(2024.10),华熙生物通过官方渠道发布《致大家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企业在经历高速增长后,突出了现有管理水平与新战略不匹配的情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华熙生物发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组织管理变革,2023年,公司聘请IBM管理咨询团队进行全面诊断,启动了48个变革项目,要用数字化手段把所有的业务逻辑显化、固化、量化、优化,从而实现管理的优化提升,并宣称2024年为华熙生物的“改革元年”。
从人员选用不合理,到渠道策略失衡,营销涉嫌辱女等问题,关于华熙生物功能性化妆品板块近两年表现欠佳的分析不绝于耳。
但《美妆浪潮》认为,这背后反映出的,更是一种华熙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上长期存在的内外矛盾。而在高速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这种矛盾被进一步放大,最终具象化为旗下护肤品牌近年来的一系列失误与低迷表现。
前身为山东福瑞达、华熙福瑞达的华熙生物,经过多年收并购和资产重组,逐步发展为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企业。在玻尿酸领域,华熙生物是当之无愧的领军者。长期以来,华熙生物主打技术牌,依托微生物发酵(合成生物)、交联等核心技术平台,构建了从原料端到产品终端的全产业链业务体系,覆盖医药、医疗机构等多个领域。
最初,功能性护肤品仅是华熙生物业务中的一个小板块,其体量远不及原料和医疗终端产品。然而,2019至2020年间,在多重红利的叠加下,以“润百颜”为代表的品牌迎来了计划之外的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这份“意外之财”也悄然打破了华熙生物原有的发展规则。相较于技术壁垒更高、周期更长的医疗器械和原料业务,护肤品业务的技术门槛较低,却能以低投入换取高营收与高商誉。啃惯了硬骨头的华熙生物,突然进入了一个“低门槛”的赛道。
更何况,华熙生物认为自身在技术储备上具备足够优势,可以顺势迁移到护肤品领域。乘着市场东风,华熙生物自然在团队构建、产品研发和品牌建设等关键领域逐渐出现了有意或无意的分散与失焦。
或者说,从一开始,华熙生物可能并未真正重视功能性化妆品业务。即便在其成长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支柱之后,也似乎仍未给予这一业务板块与近十亿利润相匹配的资源倾斜,而是更多将其视为公司在生物技术领域探索中“顺手”发展的副产品。
这种对护肤品业务的不正视,主观上源于华熙生物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固有骄傲,客观上则是其深植于“技术牌”的思维惯性,华熙生物身上穿着的,是一件源自“玻尿酸大厂”身份的长衫。
《美妆浪潮》内容负责人杰森认为,在化妆品行业整体高增长难再复现的当下,“细分”和“聚焦”成为了更高效的策略。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更体现在更高维度的企业战略和品牌战略层面,一家企业聚焦一个品牌,一个品牌聚焦一个渠道,一款产品,这种极端到称得上“毕其功于一役”的打法,将化妆品行业整体的竞争性再次拔高,同时对“做品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在华熙生物原料端业务主导的思维模式下,公司在功能性护肤品业务上更多体现的是资源分散和同质化,缺乏明显的品牌及产品锐角。
在华熙生物旗下,“润百颜、夸迪、米蓓尔、肌活”四个主要品牌占据核心位置,此外还有润月雅、德玛润、润熙禾、甜朵等多个定位不同的品牌。
然而,这种多品牌矩阵的布局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品牌之间的资源竞争。尤其是面向相似渠道的品牌,从预算到资源分配,再到营销推广,都可能导致效率下降。
可以说,在面对消费者之前,品牌之间首先要走过一轮“内耗”,而缺乏快消基因的华熙生物显然暂时没有同时经营多个护肤品牌的能力。
如今的化妆品行业,品牌需要用“技术面”作支撑,再用“艺术面”朝向消费者。而成分,则是化妆品功效时代在传播上的有力抓手。
用华熙生物的话来说,就是华熙生物在功效护肤品业务的发展得益于整个中国合成生物产业的崛起,合成生物技术的发展让功效护肤市场的功效活性物质以更优的品质和更低的价格推动了市场的发展,更多是受益于大时代的馈赠。
华熙生物旗下的护肤品牌有一个共同点——都建立在以透明质酸为核心的技术平台之上。在品牌传播中,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将“透明质酸”作为核心功效成分进行营销。
尽管在华熙生物微生物发酵和交联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品牌可以利用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以及依克多因、聚谷氨酸等多种成分组合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但从消费者的市场认知来看,最终能留下印象的,仍然是那个“保湿的玻尿酸”。
在最新的公告中,华熙生物提到公司正在进行第三次战略升级,从基础生物学前沿研究出发,聚焦糖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两大方向...但就现有的成果来看,在可应用到涂抹护肤品的层面,华熙生物始终未脱离“透明质酸叙事”,仍然是围绕透明质酸成分为核心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更多透明质酸对皮肤问题的作用和靶点,但这些作用机制并不会因为未被发现而不存在,从理论到实际应用层面,缺乏包装的透明质酸已经被市场过度消费了。
但或许,对于华熙生物而言,它更愿意看到的,emc易倍网址依然是来自原料和医疗终端业务的增长,因为这才是其真正技术优势的体现和市场竞争力的证明。对于华熙生物2025年功效性护肤品业务的走向,《美妆浪潮》将持续关注其品牌经营、产品体系以及科学传播的进展,期待见证华熙生物在这一领域的新突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注EMC易倍